明察地殼毫末之變——探訪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
青藏高原是升了還是降了?周邊國家發生的大地震,對我國有哪些影響?臺風到來前后,大氣中的水汽變化大嗎?大災發生之前電離層是否有變化?山體滑坡變形與氣象因素有多大的相關性?……
科學地回答這些問題首先需要數據。數據從哪里來?必須從觀測中來。
這正是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以下簡稱陸態網絡)誕生的緣由——在全國建數百個基準站和數千個流動觀測點,實時獲取全國地殼運動、重力場變化、斷裂帶微動態變化、電離層電子密度變化、大氣可降水含量變化等情況,把那些從前只能用“大概、也許、可能”的回答變成詳實精確的數據。
上天下地入海,觀測網大顯身手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的辦公樓里,掛著一張1999—2017年度“中國大陸地殼運動水平速度場”圖,密集的矢量箭頭標示出地殼運動的方位,代表著中國大陸相對于歐亞板塊運動的方向和大小,多年以來我們對此只有大致概念,而現在我們掌握的數據越來越精確了。
這些數據的來源正是陸態網絡工程,它是我國迄今為止建設規模最大、觀測精度最高、數據質量最佳的國家級地殼運動觀測骨干網絡,覆蓋了中國大陸約95%的國土。最近20多年來,觀測點的持續穩定運行,為我們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地殼形變情況配上一副高精度的“顯微鏡”。
2011年,日本9級大地震,造成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產生毫米至厘米級的同震水平位移, 最大值為35毫米;2015年,尼泊爾8.1級大地震,造成我國西藏地區毫米至厘米級的同震水平位移。“九寨溝地震、海棠臺風、溫比亞臺風等等,我們也獲得了非常詳實的數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王海濤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說。
詳實豐富的基礎數據,不僅可以大大提升我國對大地震的監測預報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服務于地球科學研究、大地基準框架建立、氣象預報預警、電離層監測、海平面監測和高精度智能導航等多個領域,同時在航空、航海、公路、鐵路、農業、礦業、環境、公共安全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從而激發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
從城市到荒野,上千個觀測點是怎么建起來的
眾所周知,觀測數據的起步就是科學合理地布點和建設。國土遼闊,有人口密集的城市,也有人煙稀少的荒野,更有人跡罕至的無人區。從1997年第一期工程開始,該重大工程的建設持續了14年,在全國范圍內建成260個不同采樣率的連續GNSS觀測站、30個連續重力站、3個超導重力站、3個并置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站(VLBI)、6個并置人造衛星激光測距站(SLR)、2000個流動GNSS觀測站(RTK)、近1000余個流動重力觀測站。
“我們會根據不同地區構造特點和需求,建設不同類型的站點,6個部委1500多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通力協作完成了這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從十幾年前開始,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殼運動觀測臺網部主任張銳和他的同事們一直都是這項重大工程的關鍵落實人,經歷了站點從設計勘選到全面建設乃至運營維護的全過程。“有許多觀測點修建在荒蕪人煙的地區,實施過程和后期的維護都很不容易,一方面盡量做到站網布局設計更科學合理,另一個方面使用智能化的設備和創新性的管理方法。”
在這一標準下,陸態網絡不僅實現了建站布網的科學化技術流程、快速實時處理和高精度事后數據處理技術,還建成了一套完整的無人值守、遠程監控、自動報警和在線故障處理系統。
從數據到科學,共享不是“說說而已”
數據是獲得科學結論的第一步,但是怎么用好數據卻是一門大學問。
陸態網絡項目由中國地震局、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部、中國氣象局和教育部等6個部門聯合實施。“雖然是工作領域完全不同的6個部門,但是在這個項目的實施上卻真正做到了整齊劃一,共建共享。”項目團隊認為這是項目實施中最值得驕傲的一點。工程一直采取“統一設計、統一規程、統一進度、統一監理、統一驗收,分級實施、部門負責”的管理措施,到目前為止,全國近2000個共享站點的數據線上線下均可傳輸至中心,相關的地震、測繪、氣象等行業,高校、院所、科研機構以及其他申請單位都可以申請使用這些數據,產出豐富的科學研究成果,并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諸多領域。
在知名學術論文網站中國知網上,與陸態網絡相關的論文有上千篇。根據項目組的官方數據,僅利用該工程觀測數據完成的論文就已超過500余篇,其中100余篇發表在SCI系列的刊物上,如國內的《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及國外的Science、Nature和JGR等權威雜志,并出版科學專著3冊。
陸態網絡的建成使我國對地殼運動的監測在空間和時間上有了大幅提升,觀測效率提高了幾十倍,這一方面是有賴于數量眾多、布點科學的站點建設,另一方面有賴于大范圍和時空密集的地殼運動數據為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基礎數據資源,而深度挖掘數據本身的科學和應用效益,以及及時、科學、有序的共享機制才是這些數據最終“發光發熱”的關鍵。
更多相關
西雅圖三維經典建模案例展示 ——HxMap三維單體建模軟件構建
徠卡HxMap是一款針對三維單體建模的軟件,支持全自動化構建三維單體模型并進行紋理貼面;同時也支持利用影像和激光數據,通過人工采集建筑物輪廓線,半自動化方式構建三維單體模型。軟件不僅支持徠卡傳感器...
軟硬件結合,讓測繪更高效——思拓力RTK與工地通路測APP的全新搭配
隨著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測量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工程測量的需要,要求更高、更精確、更快捷的測量方法成為行業的迫切需求。測量行業的進步不僅僅是硬件上的更新換代,同時應用軟件上的開發和發展更好地實現測量...
徠卡MS60全站掃描儀在輕軌高架梁體檢測中的應用
中鐵蕪湖某制梁場是重要的軌道梁生產基地,專用于生產架設于橋墩上的PC軌道梁。軌道梁生產規格要求控制在與設計值誤差不大于3mm,軌道直線段的梁體一般為規則的長方體,檢測起來比較容易;但在緩和曲線和圓...
千巡翼X1間讓航測效率加倍提升
千巡翼X1間讓航測效率加倍提升 隨著“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不斷深化以及數字化生產管理的應用發展,現階段園區、學校、住宅小區、工廠等進行數字化三維重建的需求日...
【新品上市】徠卡Pegasus TRK家族再添新成員——多種配置,各盡所能
徠卡PegasusTRK集成激光雷達、全景相機、GNSS、IMU、SLAM以及機器學習芯片,可搭載于汽車、火車或船上采集毫米級的高精度點云和全景數據,智能軟件可以自主實現從路線優化、校準、數據處理到...
千尋cors賬號使用過程中常見問題
南京環球測繪公司是千尋CORS賬號和千尋RTK江蘇地區代理,千尋CORS賬號價格便宜!24小時提供千尋CORS賬號購買,比千尋CORS賬號官網更快捷便利!采購千尋知寸CORS賬號和千尋RTK選擇環球測...
回望2018,看中國北斗的崛起
2018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突破歷史的37次發射,首次獨居世界航天發射次數年度第一,部署航天器數量居世界第二。成功發射18顆北斗衛星,完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部署并投入運行,正式提供全球服務。而這背...
測繪資質要換證,按需付費更劃算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于6月28日正式發布《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測繪資質管理辦法和測繪資質分類分級標準的通知》。《通知》要求,202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對目前已經取得測繪資質證書的測繪單位依...